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详情

用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相关理论来解决民愿、民意、民怨和民困问题

来源: 黄海光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0-11 11:13:53 分享按钮

  不可否认,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仍然面临许多社会矛盾,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客观存在。如何解决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为理论基础,认真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制定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科学管用的新办法。 
    一要用发展办法解决“民困”问题。发展的办法解决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也是唯物辩证法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的具体运用。毛泽东同志指出,主要矛盾决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受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影响和制约。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必须与解决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相统一,并服从服务于主要矛盾的解决。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根本办法就是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搞好“五个统筹”,为解决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要用改革开放解决“民意”问题。当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无法避免一系列基本矛盾,而这些矛盾又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影响到老百姓的根本利益时,民心就会思变,社会就会思变,改革开放就会应运而生。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解决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方法。当前,人民内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既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的原因,又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目的是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哲学角度讲,改革就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矛盾。邓小平理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改革开放。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扎实做好改革开放的各项工作,为解决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体制保证和经济社会保证。
    三要用民主法制响应“民愿”问题。毛泽东同志把民主的方法作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方法。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正确而有效的。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不仅要认真采用这个方法,而且要把这个方法和新的实际结合起来,使之更加丰富和发展。首先,要发展党内民主,用党内民主影响和带动人民民主。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人的观念,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尊重群众,增大重要决策的透明度,拓宽民主渠道。特别是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作为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要增强解决矛盾的针对性,不同类型的矛盾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比如,属于思想性质的矛盾,要重在思想教育,把人们各种不同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属于利益问题引起的矛盾,要以公平正义理念为指导积极理顺分配关系,并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和制度的保证作用;属于体制机制造成的矛盾,要通过改革的办法来解决,等等。再次,要把民主和法制、自由和纪律、说服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解决矛盾的过程作为增强法制观念、营造和谐氛围、提高觉悟的过程。
    四要调查研究掌握“民怨”问题。有人把人民内部客观存在的矛盾问题统称为“民怨”问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关系社会稳定,关系人民群众能否团结一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理论战线上的同志对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研究。尤其是基层一线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的是为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内容要注意全面性,兼顾各个方面,既要研究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现实问题,又要研究关系人民群众长远的、根本的切身利益问题;既要研究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问题,又要研究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问题;既要把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又要高度重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破坏捣乱问题的研究,特别要加强对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民内部矛盾制造事端等问题的研究。要突出利益分配问题的研究,提出合理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加强对减少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保障机制的研究,为建立健全人民群众的社会流动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社会保障机制、重大事件的应急预警机制和处理机制等提供理论参考。

 
编辑: 覃淇     
中国共产党天等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天等县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71-3521032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3004780号-4     桂公网安备45142502000016号
关闭

微信公众号

举报二维码

“一库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