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上担责任 心里装百姓
——记贵港市覃塘区委书记李建锋
深入调研、访贫问苦的足迹遍及145个行政村;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这次又荣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这就是贵港市覃塘区委书记李建锋。记者深入采访发现,荣誉的后面源于他“肩上担起责任,心里装着群众”,用心写好了“惠民生、敢创新、谋发展”的3篇文章。
惠民生
把群众事当成自己事
李建锋的心里装着群众,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的每件事,都当成自己的头等大事来对待。
教师出身的李建锋有着浓浓的教育情结,他把“让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作为民心工程来打造。
农村小学占覃塘区学校数量的80%,义务教育发展参差不齐。一次,李建锋来到山北乡煌里村小学,看到的是坑坑洼洼的球场和缺了一个角的篮球架子,一个孩子在投篮时不小心摔了个大跟头。这些情景深深地刺痛了他:“几十年过去了,这个学校还是像我当年上学时的样子。”随后,他走遍大山深处的每所学校,推动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建立完善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2014年该区通过了广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区”评估验收。如今,像煌里村小学这样的乡村学校,不仅有了新篮球场,教室也焕然一新,大部分有了功能室、实验室。
整合各类资金,每年投入民生领域的资金超过10亿元,解决了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145个行政村全部修通水泥路;对群众普遍反映的“新农合农民缴费部分当年用不完年底自动清零”问题,组织相关部门调研后出台规定,从2014年起,农民自缴结余部分可转存至下一年度农民个人账户继续使用,率先在贵港打破了过去不能转存的做法,赢得老百姓的广泛赞许。
老百姓称他作“民生书记”,是对他的最大肯定。
敢创新
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覃塘区农村人口占95%,以往基层组织较为涣散,村中事务管理不到位,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村民埋怨多、意见大。如何改变这个现状?
李建锋走村入屯深入调研,发现大岭乡金沙村良岭屯采取“屯理事会”管理屯级事务比较有效,他认真总结并大胆推行这一做法:屯级重大事务决策由屯党组织牵头提议、户主会协商议决、理事会执行落实。他将“一组两会”模式先在大岭乡试点,得到群众广泛欢迎。
“2012年起,这种模式在覃塘区推行,它犹如一把‘万能钥匙’,破解了农村工作一系列难题。”李建锋说,尤其在清洁乡村活动中,充分发挥了群众的主体作用,建立农村污水处理新模式,农村的生活污水再也不会直排西江了。
“一组两会”经验在贵港市全面推广,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评价,在广西组织工作创新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周边多个县市区纷纷前来“取经”。前不久在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谋发展
一张蓝图绘到底
作为建立才12年、远离市中心城区的市辖区,覃塘条件差、底子薄,经济发展水平低。在发展的问题上,李建锋始终坚持打基础谋长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任几年来,他接过大力发展水泥建材业的“接力棒”,依托辖区内的两大水泥生产企业,将覃塘区打造成广西最大的水泥建材生产基地,水泥行业贡献的税收占覃塘财税收入的半壁江山。2012年,面对2000多家无序生产的板材企业,他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顿规范,推动该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该区新的支柱产业之一,该区也成为广西重要的板材生产基地。
李建锋常说:“我们只是覃塘发展的其中一棒,不仅要‘接好棒’,更要‘传好棒’。”为了逐步走出“靠山吃山”的资源型发展模式,2011年,他提出加快覃塘产业园发展的意见,并大力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使覃塘产业园当年便成为广西的A类园区,2014年园区产值近100亿元,成为覃塘发展的新“引擎”。
2014年,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连续5年超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记者 唐正芳 通讯员 甘国直)